祖母绿被称为绿宝石之王,是相当贵重的宝石(五月的诞生石)。祖母绿以其艳丽无比的魅力跻身于五大宝石(钻石、红蓝宝石、祖母绿、翡翠、猫眼)之列。

      祖母绿是很古老的宝石,在古埃及时代就已用做珠宝。当时的著名矿场——克利奥帕特拉(埃及艳后之名),现已因大量开采而耗竭。现今生产祖母绿较有名的产地,首推哥伦比亚。当地出产的祖母绿品质公认最佳。一颗祖母绿要是其产地确定为哥伦比亚的话,其价格会较一般祖母绿为高。其他地方的矿场则以巴西与赞比亚产量最大。

      祖母绿很难找得到无瑕的宝石。实际上,可以说祖母绿宝石中一定多少有裂缝及内含物,其裂缝内含物种类之多之复杂,甚至被研究者称为“花园”。内含物太多自然会影响宝石的价值,但对于宝石研究者来说,祖母绿的内含物是不可多得的样本,借由观察到不同的内含物,可分辨出宝石产地的不同,及其生长环境。尽管祖母绿的内含物大大地影响了宝石的美观,其优美的绿色仍无其他宝石足与其匹敌。

原石与晶体

      祖母绿属绿柱石家族,为六方晶系。祖母绿晶体常呈六方柱状,少见椎面。柱面及底轴面有蚀坑。由于生成于常受应力挤压的岩层,祖母绿晶体外型几乎都是破碎的,且有许多内含物,晶体完整者极为少见。

仿制与合成

      祖母绿的绿与其他天然绿宝石的颜色不太一样,加上其大量的内含物特征,较有经验的人可以分辨出来。至于合成宝石方面,想合成祖母绿的努力可说是前仆后继。基本上,合成祖母绿是以水热法或助熔剂法而非维纽尔法制成。以维纽尔法制造合成宝石本身有一个限制,就是此法只适合制作成份在高温下稳定的宝石,如刚玉和尖晶石,但祖母绿属于硅酸盐,其成份在尚未到逹维纽尔法所要求的温度便会分解,因而不适用。祖母绿的水热法制程内容,主要是将晶种置入含祖母绿成份的溶液之中,使其缓慢结晶,结晶之后的宝石是纯净无瑕的,而与天然祖母绿的诸多内含物情形不相当。

因此,仿制者会在制程中,加入一些助熔剂,使人造祖母绿在结晶后,能产生状似天然云雾状的内含物,由于助熔剂的种类不同,内含物的形状也各异,往往能构成极有趣的图案。

优化处理

      由于裂缝过多,祖母绿的优化处理主要便在处理裂缝这方面。祖母绿的最有名的优化处理为浸油处理,若祖母绿的裂缝延伸至其表面,则会以某种特殊的油脂浸泡,使其裂缝因油浸入而较不明显,这种处理大量地用在许多品质较差的祖母绿上。有时甚至会在浸油处理之后,再将裂缝入口以特殊材料覆盖,以避免油料漏出。

质量鉴定

      祖母绿的鉴定是一件比较困难的工作。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实验室条件下能够模拟天然祖母绿的生长条件,合成出几乎可以乱真的水热法祖母绿。另外,在澳大利亚用一此劣质的祖母绿经过实验室人工改善,使之变成较高档的祖母绿,这就是精炼池祖母绿。这种祖母绿是属天然还是合成,目前仍是各执一词。

      简单的初次鉴定主要可以考虑下面4个方面:

      颜色,分布要均匀,不带杂质,以纯正的中、深绿色为好(不偏蓝、不偏黄)。

      透明度,内部杂质、裂隙、瑕疵少,表面无划痕、残次为佳。

      切工,必须符合比例,各种加工面要规整,对称度要好。

      价格,优质的祖母绿与同等重量的钻石价值相同,价格相当。

      祖母绿与其他宝石一样,有的也有缺陷。为使其天然美质得到提升,增加它的价值,于是对一些色泽淡、浅、裂隙较多的祖母绿用植物油、雪松油浸注,使其完美。此外,还有用树脂类透明胶充填缺陷的祖母绿,但放大镜下,能发现充填物较厚处会残留气泡,光泽灰暗。还有为了使祖母绿颜色加深,用化学颜料浸染,但高倍放大镜下,也能见到被浸染的祖母绿内部绿色沿裂隙蜘蛛网状分布。祖母绿的绿色来自其内的铬离子,此特点可以用查尔斯滤色镜观察。在查尔斯滤色镜下,由于铬离子的存在,大部份的祖母绿会呈现暗红色,其他绿色代用品则大多呈现暗绿色。这个法则仅可在辨识时作为参考,不能据以断定真伪,因为某些非洲产的祖母绿,在滤色镜下不呈红色,反之,某些人造祖母绿则呈现强烈的红色。

      和祖母绿相似其他天然宝石有翡翠、翠榴石、碧玺、萤石和绿色锆石等宝石。在很多时候要严格区分这些宝石需要用到折光仪、偏光镜等小型鉴定仪器,依据它们的不同特性将其区分开来;从经验角度看,翡翠往往具交织纤维斑状结构;翠榴石比重较大,且有“马尾状”包裹体;萤石硬度低、比重大;锆石则色散强并具明显双影等。这些特征都可作为肉眼观察识别时参考。

      与祖母绿相似的合成宝石主要有合成祖母绿,YAG(钇铝榴石)、绿色玻璃等几种。其中,天然祖母绿与YAG、玻璃的区分可根据如下两点进行:

      1、天然祖母绿大多会有瑕疵及裂纹。这点和红宝石有些相似,其瑕疵多呈“棉絮”状,有时还可见一些黑色的矿物包裹体等杂质;而合成品则大多干净,或有少量气泡。

      2、祖母绿可见二色性。

      从不同方向观察,宝石呈翠绿色、蓝绿色或黄绿色,而玻璃和YAG均只有一种颜色。天然祖母绿与合成祖母绿的区别则大多数需要在实验室内进行,其特点如下:

     (1)天然祖母绿的折光率一般在1.57-1.59之间,而合成祖母绿往往折光率较低,一般小于1.57,但有例外的情况。

     (2)天然祖母绿的比重较大,一般大于2.7,而熔融法合成的祖母绿,比重只有2.65-2.66左右。但要注意的是,水热合成的祖母绿也有比重较高的。

     (3)天然祖母绿大多会有瑕疵及三相包裹体,针状、柱状、粒状的结晶矿物包裹体等合成的祖母绿则往往比较干净,水热法合成的祖母绿包裹体,呈“窗纱状”,熔融法合成的祖母绿的包裹体呈面包屑状。天然与合成祖母绿的包裹体特征不同。

     (4)天然祖母绿在紫外线下反应比较迟钝,或呈暗红色,而合成祖母绿则往往发强红色荧光。做此项测试时一般应与标准样进行对照。

      但是,在鉴定中常有例外的情况,一般人凭肉眼,甚至10倍放大镜是无法准确区别的,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合成品更加逼近天然品,如水热法合成祖母绿中可出现类似天然包裹物的一些有棱有角的硅铍石“晶体”,因此,顾客在购买高档祖母绿饰品时,最好不要光凭感觉,而要商家同时出具鉴定书。鉴定书的结论中光写“祖母绿”还不行,必须写明“天然祖母绿”。

      鉴定关键是天然祖母绿绝大多数有瑕疵或包体,买贵重品最好要有注明“天然”的鉴定书。